薄荷提取物
薄荷,土名叫“銀丹草”,為唇形科薄荷屬植物的統(tǒng)稱,多生于山野濕地河旁,根莖橫生地下。全株青氣芳香。葉對生,花小淡紫色,唇形,花后結(jié)暗紫棕色的小粒果。薄荷是中華常用中藥之一。它是辛涼性發(fā)汗解熱藥,治流行性感冒、頭疼、目赤、身熱、咽喉、牙床腫痛等癥。處用可治神經(jīng)痛、皮膚瘙癢、皮疹和濕疹等。光朋溫室采摘的薄荷又是春節(jié)餐上
鮮菜。清爽可口。平常以薄荷代茶,清心明目。
世界薄荷屬植物約有30種;薄荷包含了25個種,除了少數(shù)為一年生植物外,大部分均為具有香味的多年生植物。目前的主產(chǎn)地是美國,*的薄荷產(chǎn)自英國。莖長約90厘米,毛茸茸的葉片呈鋸齒狀,花頂生,開紫色、白色和粉紅色的花穗。中國現(xiàn)有12種,野生的有辣椒荷、歐薄荷、留蘭香圓葉薄荷及唇萼薄荷等。
英文名:Herba Menthae Heplocalycis
別名:人丹草、蕃荷菜
規(guī)格:10:1 20:1
外觀:棕色粉末
提取來源:為唇形科植物蒲荷Mentha haplocalyx Briq.的地上部分。
化學成分:含揮發(fā)油,油中主要為I-薄荷醇(I-menthol)、1-薄荷酮(I-menthol)及薄荷酯類等。
檢測方法:薄層色譜
包裝:鋁箔袋或紙板桶
保質(zhì)期:24月
植物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高10~80cm,全株有香氣。根莖匍匐。莖直立,方形,有分枝,具倒生柔毛。葉對生,披針形、卵形或長圓形,先端銳尖或漸尖,基部楔形,邊緣有細鋸齒,兩面疏生短柔毛及腺鱗。輪傘花序腋生;苞片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有緣毛;花萼鐘形,外被柔毛和腺鱗,具10脈,5齒裂;花冠青紫色、淡紅色或白色,冠檐4裂,上裂片頂端2裂,較大,雄蕊4。小堅果卵形。花期8~10月,果期9~11月。 江蘇、河南、安徽、江西有大面積栽培。 采制 夏、秋季莖葉茂盛或花開至3輪時,于晴天分次采割,曬干或陰干。
性味:性涼,味辛。
功能主治:宣散風熱,清頭目,透疹。用于風熱感冒、風溫初起、頭痛、目赤、喉痹、口瘡、風疹、麻疹、胸脅脹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