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有1.8畝地在合作社入股,除了每年土地租金收益和貧困戶分紅外,我今年參與果蔬管護,雖然下半年主要在家照顧生病的愛人,但全年務工收入還是上了萬元。”近日,洪雅縣將軍鄉(xiāng)伏鐘村7組村民黃玉清正忙著安裝新買的空調。這位64歲的往日貧困戶,如今生活質量大變樣:家里空調、電視、冰箱等家電一應俱全。
黃玉清的脫貧之路,得益于洪雅縣職教中心專業(yè)教師張才星和他的專業(yè)團隊。
從2017年起,洪雅縣圍繞“一地三區(qū)”的建設目標,開展“百名人才聯鄉(xiāng)村”行動,圍繞茶葉、藤椒、中藥材、果蔬種植、畜牧養(yǎng)殖、康養(yǎng)旅游等六大產業(yè),從縣級部門(單位)、鄉(xiāng)鎮(zhèn)、農村專業(yè)合作組織柔性引進的專家中,精選142名專業(yè)人才組建成6支人才服務團隊,按照“1個團隊+N個聯系村+1個領辦項目”模式,分別聯系33個貧困村、76個產業(yè)村、18個旅游村。按每人每月200元標準給予專項補助,按每月奉獻積分考評兌現,并鼓勵人才服務團隊利用技術成果與產業(yè)經營主體建立利益共同體。
其中,張才星等12名人才組成的康養(yǎng)旅游團隊,結合伏鐘村實際,先后吸納社會資本5000多萬元,建設田園綜合體,建造鄉(xiāng)村酒店;對伍村河兩岸開展治理打造,已成功創(chuàng)建為2A級景區(qū),舉辦賞花、采摘、垂釣等活動,去年吸引游客15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500多萬元;并幫助該村成立洪雅縣和平鄉(xiāng)村旅游專合社,現已吸收1000多名社員,當地村民土地入股7000多畝,去年村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6萬元。
其他幾支人才服務團隊也成效顯著:川農大中藥材專家劉帆教授,為漢王鄉(xiāng)王溝村中藥材種植戶當“白芨苗馴化師”,將每株白芨苗的成本從七八元降低到兩元多??h藤椒協(xié)會副會長余江洪指導中保鎮(zhèn)平樂村椒農科學種植藤椒,平均畝產量增加100公斤以上……
據洪雅縣委組織部長張川介紹,“百名人才聯鄉(xiāng)村”活動實施近兩年來,全縣新建和改造茶園6000畝,新增產值1億元;新建和改造果園(蔬菜園)4000畝,新增產值8000萬元,帶動2372戶農戶增收,人均年收入增加2200元。
農業(yè)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