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我們從在云南個舊召開的“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水稻雜種優(yōu)勢技術與強優(yōu)勢雜交種的創(chuàng)制”項目現場觀摩會上獲悉,由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選育的“超優(yōu)千號”,在當地“超級雜交稻個舊示范基地”的百畝片種植,通過了湖南省科技廳組織的,以中國科學院院士謝華安,中國工程院院士羅錫文、朱有勇、張洪程等專家組成的專家組測產驗收:平均畝產1152.3公斤,成功突破17噸/公頃(1133公斤每畝)的攻關目標。
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高原育繁示范分中心”成立于2010年,是中心在云貴高原設立的*分中心。當地個舊市大屯鎮(zhèn)新瓦房村第4、5小組所轄田塊,海拔1287米,年平均氣溫20℃,熱量豐富,雨量適中,年降雨量為700—900毫米。田塊地勢平坦、田面平整,并有大灌溉系統供水,距個舊市區(qū)只有18公里,交通便利。被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選擇為“超級雜交稻個舊示范基地”。
今年,分中心以該基地為核心,實施了以點帶面、點面結合,目標產量為17噸/公頃的高產示范。該百畝片3月23日播種,4月20日至22日移栽,9月2日收割。全程采用了“*定量栽培原理和技術”指導種植,和良種、良法、良田、良態(tài)“四良配套”?,F場可見,示范片長勢均衡,穗大粒多,結實率高,未發(fā)現主要病害。
由揚州大學、福建農科院等9單位專家組成的專家組,按農業(yè)農村部超級稻測產辦法及計算公式,隨機抽取了28號、37號、42號等3塊攻關田測產。其中,28號田實收面積512.5平方米,實收毛谷1050.4公斤,含水量24.1%,扣除3%雜質后,按13.5%標準含水量畝產為1163.0公斤;37號田實收面積585.0平方米,實收毛谷1253.5公斤,含水量24.5%,扣除3%雜質后,畝產1209.5公斤;42號田實收面積500.6平方米,實收毛谷943.0公斤,含水量23.78%,扣除2%雜質后,畝產1084.5公斤。三塊田平均畝產1152.3公斤。
另據悉,該基地已先后參與了袁隆平院士第三期至第五期超級雜交稻百畝連片示范攻關。近三年連續(xù)突破了百畝片16噸/公頃的第五期超級雜交稻高產攻關目標。2015年,基地百畝片測產平均畝產1067.5公斤,創(chuàng)下了當時世界百畝連片種植超級雜交稻平均畝產*紀錄;2016年,基地百畝片經科技部、湖南省科技廳等單位測產驗收,平均畝產1088公斤,再次刷新百畝連片種植超級雜交稻平均畝產的*紀錄;2017年,百畝片在經當年長時間連續(xù)陰雨“考驗”下,百畝片平均畝產仍有1073.5公斤。
農業(yè)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