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糧不賺錢。”近年來,有不少種糧戶發(fā)出這樣的感嘆。然而,產量大縣安徽省安慶市潛山縣一位新農民通過調整品種和生產方式,走出一條特色種植增效益的新路子。
臘月初,筆者來到潛山縣余井鎮(zhèn)柴閣村仙閣農民專業(yè)合作社,合作社負責人汪竹茂興奮地拉著筆者去看他們的收成——黑米。“別小看這黑米,價格可是常規(guī)大米的5-6倍呢,而且不愁銷,稻子一上岸就訂完了。”汪竹茂滿臉喜悅。
合作社種植基地位于皖河烏石堰東岸,是水毀河堤形成的沙洲,后經土地整理才成為農田。該村種糧大戶程度權告訴筆者,這里以前一直種常規(guī)雜交稻,畝產不過千把斤。近年來由于化肥等農資價格上漲,特別是勞動力成本的提高,種植效益不升反降,田地成了種植戶手中的“雞肋”。
“這里依山傍水,生態(tài)環(huán)境好,周圍五六里地沒一家工廠,無污染。常年灌溉有活水,是搞特色種植的好地方。”在返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的汪竹茂眼里這是一片“風水寶地”,他以每畝550元的租金從農戶手中流轉了500多畝田地,并牽頭組建了仙閣農民專業(yè)合作社。他通過市場調研了解到黑米營養(yǎng)豐富,素有“黑珍珠”美譽,市場銷路好、價格高,皖西南地區(qū)土地非常適合種植。于是,他找來黑米老品種進行試種,在試種成功后從省農科院引進優(yōu)選培育的黑米新品種“品黑1號”,并將種植規(guī)模擴大到165畝。為提高黑米品質,他在專家的指導下減少了化肥農藥的使用量,改用有機肥和富硒肥。同時,為了帶動周邊農戶一起種植共同致富,他將其中70畝以回購稻谷的方式分包給當地種植戶耕種。
下村抽樣做品質檢測的省農科院水稻所專家劉祥俊抓起一把黑米說:“你看這‘品黑1號’粒型飽滿,稻殼薄,出米率高。*的優(yōu)點是口感好,柔軟香嫩,雖然屬于糙米,但不像老品種那么糙口。”
“我們的富硒黑米在省城合肥很受歡迎,不僅每斤賣到了15元,還成了搶手貨呢。”說話間,汪竹茂喜形于色。
程度權是基地里分包種植的大戶之一,他給筆者算了一筆賬:“種黑米與種常規(guī)稻成本接近,黑米稻畝產大約600斤,是常規(guī)稻的一半,可黑米畝產值卻是常規(guī)稻的3倍。”
這幾天,汪竹茂正忙著聯系真空包裝的事兒,他說富硒黑米瞄準的是高端市場,將來還要采取私人訂制的方式定向銷售。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民對食品安全越來越重視,黑米等特色大米市場前景廣闊。
“種田人抱著老楊樹兜洗澡不行了,新時代要有新理念,只有根據市場需求不斷調整種植品種,改變耕作方式,增收致富的路子才會越走越寬。”汪竹茂感慨地說。
農業(yè)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